每個人所需要的檔案整理都不一樣,那到底要怎麼做?那到底要從哪個角度去切?我為什麼要問你們來到這裡的目的是啥,因為每個人的背景都不同,每個人所期待的都不一樣,那我要怎麼在這堂課程中滿足所有人的要求?如果我用相同的一套東西進來就會有一點麻煩,所以我一開始會問你們的基本特質和先備知識,如果你們太安靜的話,我會問你們問題,通常你們一定會頭低低的看著書怕我問你們問題,至少達到一個目的,就是你們會看書,

 

雖然我的題目叫書面檔案管理,昨天我的助理幫我做完19power point,他就問我你的題目到底是什麼,他做了一個很好的一件事就是他判斷我的主題跟我的power point之間的連慣性,我說我知道,可是我不知道要怎麼切入這個主題,我也不知道這群人的背景,所以我就打算先教,到時候在依情況做補充,然後助理就懂了,這就是助理跟我的默契:要了解老師要的是什麼,我等一下會告訴大家如何培養默契。

 

另外一個是我要對學生的特質了解我才可以開始建構,舉一個例子,郭台銘的基金會做了一個跟全省10所大學合作做課輔活動,先了解學生的能力重新做小學生分組討論,先做六年級的學生測驗到一年級,發現每一個年級的能力降兩年級,你想到什麼?我後來當下想到一件事:他們很可憐,連ABC都不懂就要開始學句型,老師上課一定要針對全班,如果學生程度只有四年級,你卻教六年級的課程,坐在那會感到痛苦不堪,老師也會很痛苦,我後來想了一下,學生到底有沒有收到老師想要傳遞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所以就是挑戰老師,助理的工作也很重要,學生需要補救,萬一學生程度大幅降低,老師上課內容也要跟著改變,例如老師教導一個四年級的班級,萬一這個班級的程度是二年級,即使你教了一整節學生還是聽不懂,而且學生開始會越坐越後面,老師就會開始慢慢的往後走,其實距離還是不變的,當然有的老師會不管學生是否離自己太遠繼續上課,這會造成一個問題:學生不太想學習。

    學生為什麼會選這個座位?學生一定會想要坐那裡,有可能是想要跟朋友一起坐,有可能是想要打瞌睡等等,不只是學生會選位子坐,老師也會,這就是人性,有一次我們去跟中小學老師做演講,所有老師的排課時間都排在段考的下午,因為要演習所以要留在學校,所有老師都在改考卷,教授在講什麼都沒聽到,這就是你帶進來的心態,比如說你是非自願,你帶的心情就是不甘心,那就有可能會看看書等等,這個是場地設計讓現在你們不太可能做別的事,因為都看得到,而且場地規劃跟我的教學設計有關,其實教學佈置和影響我跟學生的互動,包括我要今天要怎樣教學,如果我今天要小組討論,那我教室要多大和設備其實這些全部在思考範圍。今天輔大有很多教室,他們椅子都是很傳統的編排,都是固定的,那個教室的編排告訴老師準備講課,告訴學生準備睡覺,那種編排也不能夠進行小組討論。有一個數據,怎麼樣的設計是可以幫助學生最好的學習,那就是百分之90的學習是從教導別人,因為你要準備妥當才可以讓人來問。那教學過程中,首先老師要了解自己的知識背景,其實桌椅編排方不方便做討論,就是你回過頭來跟別人討論,如果會很不舒服代表那個位置不適合,所以當我教學前我需要詢問到底這桌椅是否能移動,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你的桌椅的編排跟你的教學設計是有關的,包括小組討論是要平行還是要正對面,最好的位置是我跟討論者成90度比較好,位置跟場景設計會有影響。

 

   接下來換你們要跟你們的左右鄰居認識,或許他會成為你未來共同分享的對象,因為你們有共同的經驗,接下來你要知道你是站在哪一個立足點,或許你們之中有人有教學的經驗有的沒有,沒關係但你們總有大學的經驗吧!

一在大學的學習歷程中,遇到對自己或他人影響最正向的老師其教學方式、人格特質與學生的互動方式?

二遇到對自己或他人影響最負面的老師其教學方式、人格特質與學生的互動方式?

三擔任一位教學助理,你認為學生最期待的協助方式為何?最需要的協助為何?你期望如何影響學生?

   我要你們跟你們的左右鄰居互相討論以上的問題,如果你身旁是你很好的朋友,那就去認識別人,知道他的系別,還有他為何要來聽這堂課?

    我會把答案分成正向和負向,好處就是可以幫助學生做歸納,此外學生討論後的答案一定要經過老師的歸納和整理,所有的歸納和整理是老師要告訴學生這個是好在哪裡還有他有什麼疑問。

   正向:老師上課要準備、自主表達、與學生互動、使學生多思考、老師展現對學生的興趣、上課要有邏輯、耐心鼓勵、要把抽象轉為具體、與學生做生命分享。

   負向:只是唸課本、情緒管理不好、突然毫無預警抽考(教學設計裡可以定期小考,讓學生隨時準備,但要事先讓學生知道老師會定期抽考)、自大、一直上與課堂內容無關、學生發問被嘲笑、老師聲音平淡、趕課、(要避免趕課,教學最重要的是要教得少但教得深,教學時間最重要的是前後5分鐘)、老師不夠尊重學生。

 

   以上是你們都知道的事情,你們也都當過學生,當你在上台教學或做教學設計時,記得要考慮到學生的立場,要角色互換,看看你這樣子的教學方式會不會讓台下的學生感到無聊或是他們有沒有吸收你所要表達的內容?

 

    我覺得有很多東西不是在教學,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有時候你是在分享你的經驗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你是在分享你的教學內容,學科領域知識,那其實我還是在對人分享不是在對物分享,當你在教學時你的學科內容是你的基本知識,當學生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時,他第一個就會跑來問你,當你能夠很敏感知道老師這部份講得不夠清楚,學生可能會聽不懂時,你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準備補救或是告訴老師這部分學生可能不懂,所以你要知道要如何傳遞,要知道用怎樣的方式傳遞才可以使學生了解。

 

    教學技巧是可以學習的,除了教以外,為何還要有活動設計或是做討論,因為那可以使教學更加多元化,包括你們大家剛提到的老師的關懷等等,這是基本的,除此之外老師的教學內容也是很重要,否則你們只會感覺到老師只是很尊重你們,這樣子一堂課上完只覺得老師好好喔,腦袋空空地走出教室。

 

    好的教學是可以教的,但不是這堂課可以教得完,歡迎你們去師培中心修課,雖然它是對中小學的,但其實整個教學過程是一樣的,只是本來的那個流程不一定要會,比如說一開始你總要讓學生知道我今天要上哪些,他有沒有過去的經驗要做連結,我準備呈現時就有我設計的鋪陳還有我教學活動的拿捏,接下來你們會談到班級經營,中小學的老師都以為那是導師的責任,其實不是,班級經營是今天只要是你在教學時,你就要經營這個班級,如果我在上課時,我的學生睡著了,我就要處理,如果不處理,第一次睡一個,第二次睡兩個,第三次睡三個,最後全部睡著了,最後才處理就會來不及,這跟教學設計有關,再來是你能不能把抽象觀念轉成具體,甚至要用不同的方式,假如你第一次用A方式教學生,學生聽不懂,那即使你在教個10次以上學生還不會了解那你就要考慮想另一個方式來教導學生,因為他沒有辦法聽懂我所講的,也就是你要知道他不懂的地方在哪裡,要從那裡下手,如果可以把100次變成100種方法那是最好的。

 

    第二個成為有企圖的老師很重要,第一個要先了解學生的背景,再來是要了解自己行動的理由包括讓學生都參與學習,記得教學目標,我今天要達成什麼目標,即使只是講個笑話也要跟今天的主題有關。

 

    第三個為有目的性教師的核心特質,包括我相信個人是有能力影響學生,我相信我能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方法,我相信我有能力教導學生,只要我告訴我自己不可能,你的電腦就關機,你的腦袋不再思考,如果關機代表你覺得你找不到方法教導學生,這是不可以的,因為當老師覺得某個學生沒救了,同時也會害學生自己認為沒救,所以千萬不可以對或自己學生說你沒救了,你應該要對自己說我只是還沒找到方法,這樣子你就會繼續找方法,這樣你的企圖心就會存在。

 

    第四個成為有信心老師的10大信條,第一你要感覺有信心,也要表現出信心,表現出你站在台上可以幫助他的信心,這叫做正向心象會影響,第二個檢測自己為何想要教學,要有強烈的教學意念,第三個是你們剛剛講的同理,幽默,多項表達,關心學生的進步跟他的課堂學習,這個是老師所需要的特質,其中有一點要特別注意,要用正向情緒避免用負向情緒,因為當你用負面情緒對帶學生,學生腦袋很容易關機,吸收程度是有限的,所以這是要避免的。

 

    第五個帶著特定目標,當你要做每件事你要帶著特定目標,例如我今天是為了什麼,我打算今天要做什麼,完了之後要能夠回過頭來問問自己有沒有達成目標

     第六個多元思考,大學生所要學習超越的原來知識,所以批判和多元思考很重

 

      第七個教得少要教得深,只要學生能理解就能舉一反三,例如教數學不要全部教應該要教一題其他給學生自行當場練習,老師遊走檢閱學生理解程度,觀察一下寫得不錯的人讓他上台做題目創造他成功的機會,亦即老師設計一些活動,老師可以檢測學生的程度,老師要了解學生,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有成就感,創造學生成功的經驗,此外主動參與是非常重要,尤其是越大的學生要越能自主的參與活動第八個千萬不要成為完美主義者,也就是教學時不要過於鉅細靡遺,因為這會讓學習者或自己沒有自信,同時對自己也是一個傷害,當然該有的準備還是要有,不要做到百分之百,心中承認自己的不足,跟老師同事討論一下,激勵對個人的熱忱可以讓自己有一天的快樂生活,不要每天一張臭臉給別人看,因為自己不會知道自己現在擺著一張臭臉,要記得只要上台或面對別人時,臉上要帶著笑容,微笑會改變你跟別人的互動,可以試試走在路上,看到每人跟他笑一下,一定會有人跟你回應你相同的東西,相同的道理這跟人際關係和教學一樣,老師的臉部表情跟為了告訴學生的關係是很大的,這上面所講的除了跟成為一位老師基本應該有的素質以外還有跟人的互動都有幫助,講義裡面有的,這只是在講教學設計過程。

 

 有兩個是跟教學助理有關的,前面是老師設定目標跟你比較不會有關係,但是當進入教學活動協助過程時,幫老師準備媒體,甚至是要幫老師一些資料轉換成投影片,可能你要熟悉那些資料和網路操作等等,第二是準備學生學習跟老師上台教學的資料,雖然是老師要上台教學可是這兩塊跟教學助理比較有關,因為你有可能幫老師改,通常老師會叫你改選擇題,比較少問答題,除非你很熟悉,因為問答提的答案標準答案雖然有,但你不知道學生寫的那句話有沒有符合老師要的答案,所以通常我會讓助理改選擇題,問答題都是我自己改,待會我會講批閱要有哪些技巧。

 

單一課程教學的設計歷程,我們要做內容分析,要做對象分析確定學生學習目標,發展評量作教學,然後再來是媒體,形成性評量是是過程中的評量,過程中不一定要小考,上課中可以發一個小題目請學生回答或者那也算是個評量,只要問幾個問題看他有沒有吸收進去,教學過程時通常要問中下程度的同學會比較好,可是教學演至的時候,我們學生都會問會的,有一次我們學生很可愛,他其實做了一個非常好的合作學習設置,就是那個小組的程度有高有低,這麼做的目的是因為同儕之間可以互相教學學習,所以不一定要老師教老師在小組設計好,大概六個人一組,每組賦予一個人號碼,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號碼,所以有小組籤和號碼籤,通常會有小組報告,應該每個學生都要一起準備報告老師當天才抽小組和號碼,這樣子就可以確保每個人都有準備,不會只有一個人準備讓其他人都關機。

 

此外如果時間夠的話,報告到一半,我會隨便抽一個人問他報告到哪了,以防一個人上台報告其他人都在發呆,這樣底下的人才會專心,而且對報告的人來說比較不會有挫折感,當你一個人上台報告所有的人在底下自己做自已的事,這對上台報告的人很不禮貌,可是你有可能會覺得很開心,都沒人在注意聽,講錯也沒關係,可是在教學過程中可不是這樣,如果有人專注於你的話那感覺是很棒的,那如果報告完後,我會說我們來抽一下籤討論剛剛報告的優缺點,如果剛好下課,我會說等一下上課再抽,就會讓沒報告的人都有所準備,為什麼要這樣?因為分工合作有可能有人做得比較多,可是應該要讓大家都了解熟悉報告內容,這可以讓大家都忙碌,所以這是一個教學過程設計。

 

 再來是提升學生理解,第一個很重要的是舊經驗跟新經驗的連結,幫他做記憶整合,在皮亞傑叫做同化,就是你幫他做新舊記憶的連結,創造新記憶,提供有目的的學習,第二個你要教他學習如何學,第三個是他要知道自己的學習方法,這叫做後設認知,例如電腦壞了,你會開始作隨便亂按,電腦好別人會問怎麼做的,你會說我也不知道我隨便按,這就叫做沒有後設能力。有後設能力的人是懂得修電腦的人,會告訴你怎麼做就好了,這就是監控自己的學習,也就是我能告訴我自己我能不能學習學得怎樣,這很重要。

 

第四個提供學生回饋,讓學生接觸到真實的問題,所以你最好可以找到舉例或範例,這個問題我們在輔大申請了一個問題導向學習的案子,這是輔大醫學院做的從開始成立就做ppl可是ppl其實在國外很早就有的,因為他們覺得醫生如果只有知識會有一個麻煩,因為人的病痛很複雜的,不是單一原因,所以他們都是以問題的組合來教學,不是以單科教學,可是要做ppl的時候他們就設計一個問題,丟給你很多不同的訊息,然後你就去判斷,所以我們以後引用到師培中心時候,我們把教學實習的一堂課,那是整合全部的實習,他們要到現場觀摩和教學,所以我們給他們以前實習老師的上台影片,他們要先根據那個影片作發展評量的指標,想一個老師的優點和缺點,我們就給他們題目就是某實習老師帶著影片告訴我們說他實在不知道他教得好不好,想要意見,其中有一個解決方法就是直接問老師,可是有很多方法,利用這個問題接回實際經驗,這是我們在學校做的,可是當我們發展這個時,是所有老師從唸書開始發展出手冊,大概就是給學生真實的問題,學習解決,可是重點在於學生是一個問題跟資料搜尋者,老師不再是教學者,老師只是把前面的問題鋪陳好交給學生,讓學生學以自用,學習遷移是很重要的,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是為什麼這個東西是有用的,它有什麼用,這是在專業領域裡。

 

蒐集資料與培養默契是很重要的,你要知道老師的資料是在哪,因為當老師在忙碌的時候,你一定要能夠找到老師所要的資料,甚至是老師要的題目都能夠彙整,所以跟老師的默契很重要,這有個好處是你要創造自己的不可取代性,機會永遠是給準備好的人,也就是你要做好所有準備,所以多元學習很重要,當你能夠讓老師不能沒有你時,那就是你創造自己不可取代性,所以熟悉度很重要,當知道老師要怎樣的資料,你就可以開始搜尋資料,現在有電腦可以比較快,當然你要有紙本的東西是比較好的,因為人跟人有互動需求,不要太仰賴不然會被取代,老師的檔案是要轉換的,需要更正修正,我是不是能夠讓學生作筆記,這跟老師教得速度有關,速度慢,告訴學生重點在哪學生才能夠做筆記,有的用版書有的用power point過去用版書比較慢,現在用power point雖然減少到時間但是知識量較大。

 

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放在網路上可能會有著作權的問題,當然還會有一個麻煩就是學生不再用自己的方式作整理,老師的整理是老師的整理,可是學生不會做自己的整理,當學生拿到power point就會少了一個自我整理的步驟,萬一老師的整理是老師自己看的懂得,照著唸這樣會看不懂,除非他是先拿到power pointdownload習,上課作筆記。其實用power point的原本用意是要減少砍樹數量,但因為資訊很多又加上你不喜歡盯著電腦看,所以會把它列印下來,反而讓樹砍越多所以我不喜歡用power point所以這個東西是可以幫助學生,學生有學生自己的任務在。

 

第五個指導時提供學習單,學習單要跟書上不一樣,就是你在做歸納時,學生邊動筆,那有個好處學生不會上課睡覺,第六個在學習過程中的訊息處理是要讓學生多碼使用,所以耳朵要聽、眼睛要看、手要寫、嘴巴要唸,這樣總共有四個訊息,當訊息越多你的記憶力是越完整,所以讀書時不只是看而已。所以我們唸數學時一定要算,算完之後要講一遍給自己聽,保證聽得懂。也就是你操作得越多對訊息幫助是越大。

 

第七個筆記批閱的技巧,我通常不喜歡讓學生用筆電,因為學生用筆電,根本不知道他到底又沒有真的在抄筆記,所以老師一定要懂得去判斷學生是否在做筆記,觀察很重要。手寫其實是最快的,只要告訴他怎麼做摘要重點,不用逐字記,給他暗示性的線索,這大概在講什麼樣的重點。最好的方式是我整理的東西是經過我的處理用我的方式寫下來,那就會變成是我的東西,然後用很快的速度作講解。然後學生的重點是調理標示分明,所以真正會做筆記的人,隨時身邊都會有三種以上的筆在旁邊,還會有銀光筆,老師一講到重點他就畫線,要幫學生評斷筆記好不好,是要看筆記的內容有沒有幫助學生做整理的部分,萬一老師要考試,只能看筆記來回答,那筆記有沒有讓學生一翻開就是一目了然,記得如果你有機會幫我改心得,因為我的助理是中文系,所以他會先幫我看心得,所以他對有不可或缺性,他會告訴我問題在哪,通常改心得就好像改問答題,心中有一定標準答案,所以達到什麼程度就給多少分,可是心得標準比較難抓,雖然大概會知道他們程度會是在哪裡,可是還是要我又要判斷這整個班級的程度可能沒有我原本設定的那麼高的時候,那我就先瀏覽幾個學生的心得之後,大概就可以知道他們的程度是怎樣,我再來決定標準。

 

可是心得有一個很重要,既然叫心得,絕對不是內容所以內容只是概述就好,我要能夠對老師今天上課的主要內容做反省,那個反省是今天從這裡的收穫我覺得哪個部分對我影響最大,會加深今天他所學的重點的內涵,外加一個是今天的學習跟我過去的經驗是有關的,老師今天講的跟我以前在教學過程中所犯的錯或與學生互動是有關的或者我做學生時犯的錯,把他寫下來,這是一個,還有另外一個是批判思考,這比較難,老師所講得不一定都對,或者跟老師有不同的想法,可以把他寫在心得上,要把內容清楚明白寫出來,而不是只有寫說我有不同的想,那是跟批閱心得的人作對話,語言的使用要小心,當你要表達意見時,要用不一樣的語言,要對事不對人,當然如果是小組作業時不要有個人抒發因為那代表小組意見,老師看到有學生在心得上提出疑問質疑時是好事,這樣代表他在思考過程中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他今天所看所聽的東西,所以要鼓勵他有不同意見,但是表達不同意見分數不要給得很低,很多人都光寫一些美言像這樣子的心得是可以理解,不過如果你有提出一些意見的話,那別人可以跟你對話那是對話的可能性,否則改心得的人會不知道怎麼跟你對話,那個心得是用書面跟閱讀的人溝通。

 

老師的自我評估是老師有什麼資料應該要放,所以你要幫老師整理他的教學資料。現在大學,不只是學生要被評鑑,老師也要被評鑑老師也要做一個教師評鑑,所以當教師評鑑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準備非常多的檔案資料,那這個Teaching Portfolio就是幫我的教學歷程作一個檔案資料可是基本上我電腦一定會建檔但我一定會有一個書面資料因為他可以印成傳統的透明片出來傳統透明片跟現在的投影片有一個很大的差別用投影片一定要照著流程走不然我會一直在找第幾張投影片但是我用傳統透明片今天我狀況不對我可以立刻抽換我不用在電腦找第幾張投影片因為你教學過程其實會有動態改變我今天萬一做了一百張透明片我上課講不完我可以根據當時的狀況馬上換而且不會讓學生知道所以它有它的好處所以檔案到底要放什麼根據你被評估的會有不一樣的內容通常老師會放課程設計實際教學以及給學生的評量和你提供給學生的回饋那專業進修的部分由你們今天來做這樣的進修當初我在當助教的時候我要做Teaching Portfolio可是我根本沒有課程大綱所以我只好拿我老師的課程大綱學生只要透過Email跟我問問題那些東西都要留下來他問的問題跟我回應的東西學習要留什麼?其實要留的是老師批閱有很多的內容重點的東西老師改到好的作業一定要留著留下來要幹嘛?可以給下一屆學生參考可是我後來都不給參考了因為我覺得缺少創意一給參考學生就很容易照著做所以不要給學生最好的版本這樣你可以創造更好的版本出來。可是老師要留什麼?所有論文批閱通通寄回來尤其是老師改得密密麻麻的最好因為那代表老師的用心在給學生回饋非常關鍵學生給老師的卡片也都要留下來尤其是有寫下老師跟學生的互動的因為那對老師的教學檔案很重要。

 

那像你們是要留下什麼東西?你們要留的除了這個資料以外,最好留一份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學到哪些?我參加的過程,我未來會怎麼用?你只要有這些簡短的心得歸檔,會比把我的投影片列印出來有用,後者只是資料的累積,真正的累積是你只要下課後,把今天你覺得學到什麼先記下來,這東西大概是你不會遺忘的,你就不需要再回來看投影片或講義,因為這是你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未來教學時,每次下課的時候給自己留510分鐘,回顧我今天教了什麼?給學生下課前5分鐘回顧一下我今天學了什麼?

 

~~那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我們今天上了什麼?一開始我做的是認識你們,這是教學很重要的一部分。後來是我認識你們的經驗、同學與同儕認識的經驗,那我把那樣的經驗接回來作為一個老師或助理要扮演的角色是什麼,這是我們前面所講的,後來我們帶入一些教學的設計的部分,包括資料整理應該要做怎樣的整理,我想你應該要跟你的老師培養很好的默契,我剛講的機會永遠給準備好的人,創造你的不可被取代性,你的不可被取代性,不是常常給老師一杯咖啡,就是不可被取代性,而是你的腦袋裡面擁有老師所有的資料庫,老師要什麼你就能隨手抓來,甚至是知道老師下一刻要什麼東西,這是最好的。也就是你的不可取代性已到這種程度了。最好的是,老師今天寫一篇文章你要幫他做power point,你都可以把它做出來,而且做出來就是老師要的。我的助理就是這樣,他的文筆非常好,我要做一個power point,他只要問我主題是什麼就能夠做出我想要的,他創造出他的不可被取代性。幫助學生應該要做怎樣的角色的部分,最後一塊只是在講要怎麼幫學生批閱心得跟筆記,心得上內容實際不用太多,批判和自我反思很重要,今天我學了什麼、別人所講的我在不完全接受下,我還停留一點點的質疑,保留我的疑問,那在這當中可以跟老師對話。再來是幫老師做教學檔案整理,可以幫老師把那些資料收集好,如果老師需要教學成果的資料,就可以呈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cu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